“為我一揮手,如聽萬壑松”。古琴位列“四藝”之首,是中國最古老的彈撥樂器之一,代表了古典音樂文化的最高成就。古人以琴會友,今人琴與詩話。
巴蜀地區(qū)有著源遠流長的古琴文化傳統(tǒng),蜀地琴藝和制琴技術聞名遐邇,名家輩出,影響深遠。四川博物院館藏古琴數(shù)量與質(zhì)量在國內(nèi)博物館界名列前茅。
5月,正值“5.18國際博物館日”和“全球博物館周”(5.13-5.19),川博將舉辦一場“琴·心”古琴音樂鑒賞會,為新展“琴·心——四川博物院院藏古琴展”預熱。無論你是熱愛古琴的文藝青年,還是默默奉獻的職場新人,都歡迎您走進四川博物院,聆聽一場古琴音樂會,提前探營古琴展,在余音裊裊中把耳朵叫醒,與心靈對話。100張鑒賞門票,手慢無!
蜀派名琴在川博
古琴歷史悠久,自誕生起,就同文人騷客的生活與命運緊緊相連。從廟堂之高到江湖之遠,琴聲一直伴隨著傳統(tǒng)文人追求“塵外之趣”,造就了古琴虛靜自然的文化品格。從詩仙李白到一代才女柳如是,詩里畫外,宮商角徵羽牽絆的是文人之間心的唱和,撩人心緒;從相如文君鳳求凰的千古佳話到譚嗣同劍膽琴心走天涯,知音跨越的是關山迢迢,哀嘆的是萬馬齊喑的絕唱。
古籍記載,琴的創(chuàng)制與中華文明之初的帝王有關,《琴操》載:“伏羲作琴。”中國古代有“四大名琴”,分別是齊桓公的“號鐘”、楚莊王的“繞梁”、司馬相如的“綠綺”和蔡邕的“焦尾”。
在“5·18國際博物館日”當天,川博將面向公眾展出19床古琴,其中不乏鎮(zhèn)館之寶。例如唐代神農(nóng)式古琴“石澗敲冰”是觀眾不可錯過的一把古琴,曾為元中書令耶律楚材收藏。耶律楚材最好古琴,不僅善彈《廣陵散》,自稱有“琴癖”,還愛收藏名琴,家中遺產(chǎn)“唯名琴數(shù)張,金石遺文數(shù)百卷而已。”耶律楚材曾居于北京西郊別墅玉泉山莊,故在他珍藏的這把古琴上刻下“玉泉”方印。而“石澗敲冰”,則喻其可發(fā)金石之聲。
值得一提的是,川博將用數(shù)字化的手段還原古人撫琴、聽琴的場景。他們將還原宋徽宗《聽琴圖》,彈奏者坐在樹下?lián)崆?,連琴桌、花、焚香都與圖畫一致,彈奏者時而手指微撥,時而稍稍欠身,十分生動。
古琴把耳朵叫醒
知乎上有個熱門提問:空城計中諸葛亮彈的曲子是什么?答案五花八門,有人猜測是《臥龍吟》《鳳求凰》《十面埋伏》,有人調(diào)侃是《忐忑》《空城歡迎你》《不能說的秘密》。還有一些網(wǎng)友的回答令人風中凌亂:《你知道我在等你嗎》,《你快回來》,這些就算了,那個回答四川話版的《好膽你就來》的人你粗來,我讀書少你不要騙我!
言歸正傳,有學者回答,諸葛亮彈奏的可能是《流水》。首先,俞伯牙是春秋戰(zhàn)國時期楚國郢都(今湖北荊州)人。春秋到東漢,時間有序。其次,據(jù)《三國志》及《三國志俊華》記載,諸葛出訪東吳,受周瑜所不削,不料孔明在房內(nèi)彈奏古琴時被路過的周瑜聽見,暗自贊嘆道:此人竟識《流水》。最后,在古琴眾多派別中,“蜀山派”代表人物除了司馬相如,還有諸葛孔明,代表作恰有《流水》。
這首可能被諸葛亮用做空城計的古琴曲,將在5月16日晚的古琴音樂鑒賞會上重現(xiàn),由川音民樂系教授、中國琴會副會長、蜀派古琴代表性傳承人曾成偉演奏。這首古琴名曲《流水》將令人想起高山流水遇知音的故事。曲子的前半部分是對美好河山的描寫,側(cè)耳傾聽,一幅詩情畫意的山水圖徐徐展開。而到了后半部分,古琴曲中明顯可以聽到水聲,或流水淙淙,或飛流直下,或波濤洶涌,不同形態(tài)的水流都將通過音符傳遞出來。
除此之外,青年古琴演奏家張婷婷也將亮相,以古琴、笙、箜篌等古樂合奏的《神人暢》,還原堯舜祭祀神靈的樂章。還有一群萌娃也將登臺表演,他們和著古琴名曲《陽關三疊》誦讀經(jīng)典,因了古音古韻的古琴,與應和古琴的詩詞吟唱,這個夜晚將變得別樣的雅致和韻味。
技術支持| 法律顧問: 四川法奧律師事務所 四川蜀豐律師事務所
Copyright ?2013 zhenbaren.com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(quán)屬于四川報道網(wǎng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(quán)禁止使用 蜀ICP備13023452號-1
川公網(wǎng)安備51010502014708號