蔣貴英老人整理塑料瓶
馬鞍北路73號,是資陽婆婆蔣貴英在成都的第三個家。搬家三次,這個家距離春熙路最近,但她已經(jīng)走不了那么遠了,那里沉甸甸的垃圾桶,讓她力不從心,她已經(jīng)81歲高齡了。
幾年前,蔣貴英低頭走過春熙路,高過頭頂?shù)睦?,壓彎了腰,路人不?jīng)意拍下照片,讓她有了“口袋婆婆”這個外號。背著口袋,年復一年,她搜索著街面上的礦泉水瓶、塑料紙板,換下一疊零鈔,養(yǎng)活了一家老小。11月28日,關于蔣貴英的故事再次傳到朋友圈,不少成都市民從四面趕來,將“愛心”傳遞過去,試圖用自己的力量,讓老人從“崗位”上退下來。
81歲
還在撿垃圾 去不了春熙路就在家附近
11月29日,馬鞍北路73號附71號,一條小巷入口,有一家水果店、一家蔬菜店。這天早晨,不斷有人拿著手機,上前問店主,“蔣婆婆是不是住在巷子里面?”這條長約40多米的深巷,夾在平房與樓房之間,越往里走,光線越暗,蔣貴英老人的家就在巷子盡頭。
兩間屋子緊挨著。午飯之前,蔣貴英打開一個齊腰的綠皮口袋,可樂瓶、硬紙板、廢鐵塊……攢了3個多月,她準備把里面的東西歸下類。“鐵塊兩毛錢一斤、礦泉水瓶八毛錢一斤、紙板三毛錢一斤”。佝僂著腰,蔣貴英雙手熟練揀選著這堆“寶貝”,口中默念著它們的價格。
“春熙路上人多,礦泉水瓶多得很。”蔣貴英告訴記者,遺憾的是,她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去不了那么遠了,只能在家附近轉悠。在成都生活了十多年,蔣貴英開始擔心走丟,她說,“腦袋已經(jīng)不好使了”。收拾完一袋廢品,蔣貴英單手撐著膝蓋,緩緩起身,朝廚房走去,剛走兩步,就一個踉蹌倒在墻邊,她扶著墻,喘了口氣,“有時候就是這樣,有點頭暈,不過一下就好了”,接著,她開始準備一家老小的午飯。
蔣貴英老人81歲了,有三個兒子兩個女兒,小女兒在六歲那年得了腦膜炎,一直跟她住在一起,如今已有58歲。女兒年輕時,還能自己行走,有時絆倒在田間地頭,只能“咿咿呀呀”叫喊,等人拉扯,后來就開始犯病,抽搐、嘴唇發(fā)白,必須維持用藥。有人告訴蔣貴英,干脆讓女兒就這么去了,她沒忍心。
“她生病的時候,醫(yī)生就建議抽脊髓,最后人還是沒有治好,早知道就讓她那么去了。”蔣貴英嘴上這么說,還是帶著女兒到成都,每天要幫女兒穿衣服,推女兒出門曬太陽。“離開我,她還能怎么活?”老人割舍不下,只能默默承受。
幾個兒子每月給蔣貴英450元,她也不嫌少,“他們各自都有家人,都有兩個孩子,也不容易。”蔣貴英明白,兒子做搬運、媳婦做環(huán)衛(wèi)工,每個月也掙不了多少,沒必要麻煩他們。外孫出生不久,他的父親就去世了,老人又從資陽老家,把他接到成都,沒有奶粉、沒有牛奶,她就用紅薯碾碎,每天喂他。
“也長到18歲了。”看著外孫,蔣貴英嘆著氣,職高畢業(yè)還沒找到工作,成了她的又一個心病。
11人
昨日上午來看望老人
蔣貴英老人的故事,被放到了朋友圈,不斷有人按照上面的地址,找到老人。“昨天晚上八點鐘回到家,屋里還有人在等我,是從華陽來的。”蔣貴英拖出桌下的牛奶告訴記者,“這些都是他們帶來的。”
11月29日上午,前來看望她的人,從各個地方打車過來,一個上午,老人家里就來了11人,她放下了手頭工作,拿出從資陽鄉(xiāng)下老家?guī)淼幕ㄉ?,攤在塑料凳子上,招待這些客人。等這些人離開時,老人一定要走出房門,送送他們。
“她還是值得幫一下。”楊先生今年28歲,利用工作間隙,他找到老人住所,硬塞了幾百塊錢,還把自己電話號碼留給了老人,希望有事能夠給他打個電話,臨走時,楊先生嘗試著找到房東,想幫老人把這個季度的房租給交了。張女士在美容行業(yè)工作,打了輛出租車,花了20多分鐘才來到馬鞍北路,簡單寒暄幾句,塞下幾百元,又趕著回去上班了。
蔣貴英老人一臉歉意,她拉著大家,要他們吃了飯再走,留不住,只好抓一把花生,塞到他們口袋里。
98次
連續(xù)4年 照顧老人一家
這種情況,是蒲斌不曾預料到的。蒲斌的網(wǎng)名“彈簧鍋”,也是四川益路同行公益組織的志愿者,老人總是會提起“彈簧鍋”,因為從2013年開始,他們就認識了。“當時我也是在收音機里聽到了老人的情況,后來就想找到她,幫幫她。”蒲斌幾經(jīng)周轉,在二仙橋的一處民房找到了老人,他記得很清楚,老人的房間里是能夠看到天空的。
那時候,蔣貴英一家做飯都是用蜂窩煤,她認為蜂窩煤是一種很貴的燃料,兩三個月吃一次肉,家里洗衣粉也舍不得用。“只有她外孫的校服才能夠用上洗衣粉。”蒲斌此后不斷去往老人家中,到目前為止,已經(jīng)去過98次,每次他都會把老人家的情況記錄下來,“需要什么、還有什么困難”。蒲斌說,老人已經(jīng)足夠偉大了,她撐起了一個家。
志愿者們給老人買了手機,老人搬家也會告訴這群志愿者,從二仙橋到成綿立交,再到現(xiàn)在的馬鞍北路,蔣貴英已經(jīng)搬了三次家。
蔣貴英老人的事傳了出來,也讓她多了一絲隱憂,她不想讓老家的人知道,她在撿垃圾,和別人交談時也只說自己在資陽雁江區(qū),具體村組,她答不上來。
翻垃圾桶,不戴手套,“手套打濕了很難受”,但這也讓老人的手指被一些碎玻璃劃傷。最近兩天,開始有人給蔣貴英送來一口袋塑料瓶,都是裝好的,鄰居也會將家里的紙板折疊好,放在老人房門附近,等她收進去。
蔣貴英生病了,不肯吃藥,她總是對旁人說,“能拖就拖,拖不好就算了。”好心人給她買了一大袋常備藥,囑咐她有個風寒感冒記得吃。500人的微信群,又滿了,蒲斌趕緊新建一個,將二維碼分享出去,五塊、十塊、一百……不斷有人給老人捐款。“到現(xiàn)在已經(jīng)有三萬多元了。”他告訴記者,很多好心人自愿給老人捐款,這些錢也將送到老人手上。
政府網(wǎng)站 | 省人大網(wǎng) |省人民政府辦公廳 |省政協(xié)網(wǎng) |省監(jiān)察廳 |省科技廳 |省公安廳 |省發(fā)改委 |省經(jīng)信委 |省審計廳 |省民政廳 |省人事廳 |省建設廳 |省交通廳 |省水利廳 |省農(nóng)業(yè)廳 |省林業(yè)廳 |省商務廳 |省衛(wèi)生廳 |省地稅局 |省環(huán)保廳 |省統(tǒng)計局 |省工商局 |省新聞出版局 |省質(zhì)監(jiān)局 | |
網(wǎng)讀報刊 | 人民日報 |《求是》 |《人民論壇》 |《半月談》 |《看天下》 |《中國經(jīng)濟周刊》 |《南風窗》 |《南方人物周刊》 |《三聯(lián)生活周刊》 |《讀者》 |《商界》 |《東方周刊》 |《新周刊》 |《環(huán)球人物》 |《特別關注》 |參考消息報 |經(jīng)濟日報 |光明日報 |中國青年報 |中國經(jīng)營報 |環(huán)球時報 |南方周末報 |西部快報 |南方日報 | |
技術支持| 法律顧問: 四川法奧律師事務所 四川蜀豐律師事務所
Copyright ?2013 zhenbaren.com All Right Reserved. 版權屬于四川報道網(wǎng)所有,未經(jīng)書面授權禁止使用 蜀ICP備13023452號-1